凹凸劇場Plus&Minus漫畫腳本

這應該算丟在網站上丟給自己看,免得自己老是忙到就忘了這漫畫的完成某種意義上來說很重要…

腳本目錄

目的 & 主要登場人物介紹 6

人身部品裝備(全身概述後分項描述) 6

安全帽 6

各式安全帽介紹:全罩、開面式-3/4罩、半罩(飛行帽、瓜皮) 6

挑選適合自己的安全帽 6

行前準備-正在頭痛或頭暈的時候不要去、自備頭套、髮蠟或髮妝造型整髮劑、頭髮塞進安全帽、自行概略測量頭圍 6

安全帽配戴步驟 6

視野(高、中、低) 6

內襯配置、鬆緊 & 判斷方式 6

安全帽重量 & 對應安規 6

帽體存放—不要把安全帽插在後照鏡上&製造日期 6

安全帽設計 vs 功用 6

頤帶種類及配戴(使用)方式 6

塑膠顎杯&無顎杯 6

鐵插扣&塑鋼插扣&雙D扣 6

口型(方型)雙D 6

弧型(D型)雙D 6

頤帶末端固定扣的用途及強度 6

頤帶繫和不繫的差別 6

內襯— 6

快速卸除設計-針對內襯 6

撞擊滑動設計-針對內襯 6

頭部受創機率 vs 面部整型、重建價目表 6

安全帽普遍迷思 7

我不騎快、不飆車,不需要這麼貴的安全帽 7

二手進口帽便宜又實惠(為什麼不要買二手帽) 7

3/4比全罩輕?(配重跟外觀的錯覺) 7

國產帽 vs 進口帽 7

通風 7

鏡片(抗UV、鍍膜、顏色深淺、厚度、韌性、主動變色鏡片) 7

內襯表布材質因應生產地氣候不同 7

內襯海綿塌陷及毀損率 7

包覆性 7

賽道帽 vs 街道帽 & 選手帽的不同(可能包含市售版分野) 7

四輪安全帽 vs 二輪安全帽 7

常見安規比較表(CNS&CNS+ Snell ece jis sni mfj as/nzs  ks dot) 7

CNS&CNS+ 7

Snell 7

特大帽體(各家廠商不同,通常為XXL以上)較無法驗過SNELL,原因:帽殼不變、EPS變薄降低安全性 7

dot 7

ece 7

jis 7

sni 7

mfj 7

as/nzs 7

ks 7

穿戴人身部品最重要的是合身 7

上身配備 8

多部位一體式護具(僅氣囊式) 8

上部、護頸鎖骨肩 8

背心式、護肩胸腰背 8

護頸-用途及常見款式 8

防摔衣&護具服&盔甲-分區護具 8

外部常見材質(網狀、耐磨布、皮革、混成) & 用途 8

護肩*不可抵抗鎖骨、正面衝擊式上臂斷裂及側面擠壓式鎖骨斷裂 8

護胸(涵蓋部分正腹部保護) 8

護背(涵蓋部分背腹部&脊椎保護) 8

護腰(側腹部、環狀腰部保護) 8

護肘*不可抵抗正面衝擊式下臂斷裂 8

背枕-用途及大小款式 8

超重要!背枕不算頸部護具之一!! 8

手套 8

手套目的性概述(含不具保護性手套) & 挑選方式 8

常見材質(網狀、耐磨布、皮革、混成) 8

長手套 vs 短手套 8

外側防護區塊(指節/手背/手腕筒狀處、使用材質不同不降保護性) 8

內側防護區塊(手掌加強部位) 8

連指設計 vs 一般(非連指)設計 8

下身配備 8

防摔褲、護具褲 8

護屁股 (髖骨) 8

護尾椎 8

護大腿 8

護膝、滑塊 8

車靴 8

車靴目的性概述(有護具 vs 不具保護性產品及材質、二輪賽車靴vs四輪賽車靴防護目的差異) 8

挑選適合自己的車靴 8

車靴類型介紹 8

高筒 8

連身皮衣外穿一體式車靴(一般比賽型、越野型) 8

連身皮衣外穿多件式車靴(內靴為鞋套雙件比賽型) 8

連身皮衣內穿一體式車靴(踝下露出) 8

有龍骨 vs 沒龍骨(比賽型、騎士型) 8

中低無筒-中筒休閒型車靴、低筒休閒型車靴、打檔鞋 9

腳型(腳板寬/長/厚、腳踝/小腿粗細) vs  鞋型 9

較適搭配車靴襪種(中高筒) 9

高筒-足球襪 9

中筒-過踝襪 9

機能性襪-加壓、支撐、固定等依個人狀況 9

鞋墊-依個人實際狀況挑選 9

連身皮衣(二輪連身皮衣vs四輪連身防火服防護目的差異) 9

挑選連身皮衣 9

常見護具種類及資訊 9

一般硬式、軟式護具(塑料、發泡棉) 9

軟膠式(發泡彈力膠)護具 9

D3O凝膠 9

SAS-TEC 9

氣囊式護具 9

護具國際規範概述 9

行車安全概述 9

駕車基本原則 9

了解你的車 9

起步-從靜止到開始移動 9

油門的大概反應 9

龍頭打直維持平衡 9

行進中-從緩慢移動到再加速 9

判斷車輛是否具備再次快速增速的能力 9

停止-從移動到停下來 9

按下剎車前一定要放開油門(基本動作多做幾次) 9

煞車時以均速將剎車往內按 9

按到一定深度,輕微放鬆一點再重新煞 9

勿單手駕駛 9

勿騎乘時把玩手機 9

勿長時間使用遠燈照明(那是照別人不是照給自己看) 9

勿駝載可能影響平衡或阻礙轉彎之物品 9

勿穿著過長及鬆動、裝飾過多等衣物、背包 9

行駛前請將孩童寵物及裝備綁實,勿隨意掉裝掉小孩掉寵物 9

避免持續行駛於低摩擦低阻力之路面或障礙物上(水溝蓋、漆標線、貓眼石、方型反光石) 9

於低摩擦低阻力狀況下車身應維持直立並避免短時間劇烈改變速度(急加速、急減速) 10

善用大燈、方向燈、警示燈及手勢 10

能見度較低時開啟大燈(山間、霧、霾、陰、雨、落日、夜間) 10

乘客於車輛行進間應勞握扶手 10

與車高沒頂的大型車輛&輪幅較大車輛保持左右距離 10

後有追兵(如大車)時應先觀察後照鏡後緩慢減速,勿任意煞停於其正前方 10

左轉應預先靠左,右轉應預先靠右,勿隨性臨時跨越車道轉彎 10

讓別人看得到、注意到你 10

行駛間跟車位置 10

保持安全車距 10

停駛間停車位置 10

避免左右緊貼汽車停等紅燈 10

勿搶紅燈轉綠燈時間起步 10

勿變更重點項目燈色(前後方向燈、尾燈)及顯示(閃爍)方式 10

色調對視覺反應的影響 10

閃爍頻率對視覺反應的影響 10

勿疲勞駕駛(常見影響行車安全之重大疾病) 11

Hyperthermia中暑 11

cardiac dysrhythmia心律不整、心律不齊 11

Narcolepsy猝睡、渴睡症 11

asthma氣喘 11

Epilepsy癲癇 11

stroke,CVE中風 11

心臟病,各式因素引起之心臟問題總稱 11

行車視線落點、廣度、常用範圍 11

前視距20~80m 11

左右廣度-最少120度 11

後照鏡最小注意範圍(減少視線死角) 11

防衛性駕駛 11

動態預測 11

可視範圍(含透過其他車輛車窗觀看) 11

不可視的潛在範圍(路邊停放車輛、彎角、出彎處、車輛縫隙間) 11

內輪差 11

輔助工具及原則(車頭燈照射、貓眼石、凸面鏡、反光指示牌) 11

鑽車的基本原則 11

行駛間 11

先觀察 11

無阻擋物再移動 11

移動方式 11

保持安全煞停距離 11

依靠重心平行左右移動 11

忌過分扭動龍頭 11

忌前煞重煞 11

車陣將停駛時避免大開油門鑽車行為 11

車輛靜止間 11

少於(含)20秒停等時間不足不應鑽車 11

多視覺障礙物阻攔區先行停車觀察有無移動中物體 11

保持斜向移動方便探查 11

忌車身打橫卡在車陣中 11

煞車使用方式 11

有ABS vs 無ABS 11

煞車共通注意事項 11

車身保持直立 11

避免在深度不明的水窪中重煞車 11

無法判別水窪深度或路況不明不佳時,維持低速高扭行進 12

煞車的時機 12

煞車普遍迷思 12

重煞可以增加抓地力?靜摩擦>動摩擦會導致失去抓地力 12

前後煞是相同碟煞就能達到一樣的制動效果?前煞制動較佳 12

只有前煞會鎖死,後煞不會?沒有ABS都一樣會鎖死 12

動力(油門)使用方式 12

感受抓地力逐漸流失 12

重心使用方式 12

沉痛的前言 ❝再快快不過30秒,慢卻可能超過七天❞ 12

金卡納 12

卡普 12

借於金卡那&卡普中間的重心轉移 12

摔車的防禦姿態 12

基本原則 12

第一時間與車往不同方向分離 12

保護頭、手、腳 12

身體蜷縮 12

盡可能保持清醒四處張望 12

進階 12

受身(緩衝動作)概念,調整落地或滑行姿勢 12

周圍具有足夠的空間及緩衝時 12

選擇摔車的方向&角度 12

超進階-另一半為何不愛騎車追風? 13

  1. 目的 & 主要登場人物介紹
  2. 人身部品裝備(全身概述後分項描述)
    1. 安全帽
      1. 各式安全帽介紹:全罩、開面式-3/4罩、半罩(飛行帽、瓜皮)
      2. 挑選適合自己的安全帽
        1. 行前準備-正在頭痛或頭暈的時候不要去、自備頭套、髮蠟或髮妝造型整髮劑、頭髮塞進安全帽、自行概略測量頭圍
        2. 安全帽配戴步驟
        3. 戴安全帽步驟流程圖
        4. 買帽子和買套子一樣要緊實要服貼還能避免出人命
        5. 視野(高、中、低)
        6. 內襯配置、鬆緊 & 判斷方式
        7. 安全帽適不適合的起點—頭型夾頭與否
        8. 安全帽重量 & 對應安規
        9. 帽體存放—不要把安全帽插在後照鏡上&製造日期
      3. 安全帽設計 vs 功用
        1. 頤帶種類及配戴(使用)方式
          1. 塑膠顎杯&無顎杯
          2. 鐵插扣&塑鋼插扣&雙D扣
            1. 口型(方型)雙D
            2. 弧型(D型)雙D
            3. 頤帶末端固定扣的用途及強度
          3. 頤帶繫和不繫的差別
          4. 雙D扣或其他扣頭所在位置的差別
        2. 內襯—
          1. 快速卸除設計-針對內襯
          2. 撞擊滑動設計-針對內襯
        3. EPS
          1. 單層
          2. 雙層
            1. 相同or不同密度
            2. 不同材質
      4. 頭部受創機率 vs 面部整型、重建價目表
        1. 腦傷參考資料
          1.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4164&p=0
          2. https://org.vghks.gov.tw/ns/cp.aspx?n=C0B1CE49A5656EA4
        2. 配戴安全帽反而增加腦傷機率闢謠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38/14304
      5. 安全帽普遍迷思
        1. 我不騎快、不飆車,不需要這麼貴的安全帽
        2. 二手進口帽便宜又實惠(為什麼不要買二手帽)
        3. 3/4比全罩輕?(配重跟外觀的錯覺)
        4. 國產帽 vs 進口帽
          1. 通風
          2. 鏡片(抗UV、鍍膜、顏色深淺、厚度、韌性、主動變色鏡片)
          3. EPS材質
          4. 內襯表布材質因應生產地氣候不同
          5. 內襯海綿塌陷及毀損率
          6. 包覆性
        5. 賽道帽 vs 街道帽 & 選手帽的不同(可能包含市售版分野)
        6. 四輪安全帽 vs 二輪安全帽
        7. 常見安規比較表(CNS&CNS+ Snell ece jis sni mfj as/nzs  ks dot)
          1. CNS&CNS+
          2. Snell
            1. 特大帽體(各家廠商不同,通常為XXL以上)較無法驗過SNELL,原因:帽殼不變、EPS變薄降低安全性
          3. dot
          4. ece
          5. jis
          6. sni
          7. mfj
          8. as/nzs
          9. ks
    2. 穿戴人身部品最重要的是合身
      1. 合身!合身!合身!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2. 緊身不等於合身
      3. 合身會一定程度緊身
    3. 上身配備
      1. 多部位一體式護具(僅氣囊式)
        1. 上部、護頸鎖骨肩
        2. 背心式、護肩胸腰背
      2. 護頸-用途及常見款式
      3. 防摔衣&護具服&盔甲-分區護具
        1. 外部常見材質(網狀、耐磨布、皮革、混成) & 用途
        2. 護肩*不可抵抗鎖骨、正面衝擊式上臂斷裂及側面擠壓式鎖骨斷裂
        3. 護胸(涵蓋部分正腹部保護)
        4. 護背(涵蓋部分背腹部&脊椎保護)
        5. 護腰(側腹部、環狀腰部保護)
        6. 護肘*不可抵抗正面衝擊式下臂斷裂
      4. 背枕-用途及大小款式
        1. 超重要!背枕不算頸部護具之一!!
      5. 手套
        1. 手套目的性概述(含不具保護性手套) & 挑選方式
        2. 常見材質(網狀、耐磨布、皮革、混成)
        3. 長手套 vs 短手套
        4. 外側防護區塊(指節/手背/手腕筒狀處、使用材質不同不降保護性)
        5. 內側防護區塊(手掌加強部位)
        6. 連指設計 vs 一般(非連指)設計
    4. 下身配備
      1. 防摔褲、護具褲
        1. 護屁股 (髖骨)
        2. 護尾椎
        3. 護大腿
        4. 護膝、滑塊
      2. 車靴
        1. 車靴目的性概述(有護具 vs 不具保護性產品及材質、二輪賽車靴vs四輪賽車靴防護目的差異)
        2. 挑選適合自己的車靴
          1. 車靴類型介紹
            1. 高筒
              1. 連身皮衣外穿一體式車靴(一般比賽型、越野型)
              2. 連身皮衣外穿多件式車靴(內靴為鞋套雙件比賽型)
              3. 連身皮衣內穿一體式車靴(踝下露出)
              4. 有龍骨 vs 沒龍骨(比賽型、騎士型)
            2. 中低無筒-中筒休閒型車靴、低筒休閒型車靴、打檔鞋
            3. 腳型(腳板寬/長/厚、腳踝/小腿粗細) vs  鞋型
          2. 較適搭配車靴襪種(中高筒)
            1. 高筒-足球襪
            2. 中筒-過踝襪
            3. 機能性襪-加壓、支撐、固定等依個人狀況
          3. 鞋墊-依個人實際狀況挑選
    5. 連身皮衣(二輪連身皮衣vs四輪連身防火服防護目的差異)
      1. 挑選連身皮衣
    6. 常見護具種類及資訊
      1. 一般硬式、軟式護具(塑料、發泡棉)
      2. 軟膠式(發泡彈力膠)護具
        1. D3O凝膠
        2. SAS-TEC
      3. 氣囊式護具
      4. 護具國際規範概述
  3. 行車安全概述
    1. 駕車基本原則
      1. 了解你的車
        1. 起步-從靜止到開始移動
          1. 油門的大概反應
          2. 龍頭打直維持平衡
        2. 行進中-從緩慢移動到再加速
          1. 判斷車輛是否具備再次快速增速的能力
        3. 停止-從移動到停下來
          1. 按下剎車前一定要放開油門(基本動作多做幾次)
          2. 煞車時以均速將剎車往內按
          3. 按到一定深度,輕微放鬆一點再重新煞
      2. 勿單手駕駛
      3. 勿騎乘時把玩手機
      4. 勿長時間使用遠燈照明(那是照別人不是照給自己看)
      5. 勿駝載可能影響平衡或阻礙轉彎之物品
      6. 勿穿著過長及鬆動、裝飾過多等衣物、背包
      7. 行駛前請將孩童寵物及裝備綁實,勿隨意掉裝掉小孩掉寵物
      8. 避免持續行駛於低摩擦低阻力之路面或障礙物上(水溝蓋、漆標線、貓眼石、方型反光石)
      9. 於低摩擦低阻力狀況下車身應維持直立並避免短時間劇烈改變速度(急加速、急減速)
      10. 善用大燈、方向燈、警示燈及手勢
      11. 能見度較低時開啟大燈(山間、霧、霾、陰、雨、落日、夜間)
      12. 乘客於車輛行進間應勞握扶手
      13. 與車高沒頂的大型車輛&輪幅較大車輛保持左右距離
      14. 後有追兵(如大車)時應先觀察後照鏡後緩慢減速,勿任意煞停於其正前方
      15. 左轉應預先靠左,右轉應預先靠右,勿隨性臨時跨越車道轉彎
      16. 讓別人看得到、注意到你
        1. 行駛間跟車位置
          1. 保持安全車距
        2. 停駛間停車位置
          1. 避免左右緊貼汽車停等紅燈
          2. 勿搶紅燈轉綠燈時間起步
      17. 勿變更重點項目燈色(前後方向燈、尾燈)及顯示(閃爍)方式
        1. 色調對視覺反應的影響
        2. 閃爍頻率對視覺反應的影響
        3. 霧燈-為何霧燈看得到東西、大燈就看不到?
          1. 照度
          2. 光色澤&眼睛適應度
          3. 聚光程度-大燈經反光出去多為散射、霧燈多為聚光或直照
          4. 眼觀位置與燈照聚光位置的差異
          5. 不同瓦數、照度、用途之產品不應並列討論
      18. 勿疲勞駕駛(常見影響行車安全之重大疾病)
        1. Hyperthermia中暑
        2. cardiac dysrhythmia心律不整、心律不齊
        3. Narcolepsy猝睡、渴睡症
        4. asthma氣喘
        5. Epilepsy癲癇
        6. stroke,CVE中風
        7. 心臟病,各式因素引起之心臟問題總稱
    2. 行車視線落點、廣度、常用範圍
      1. 前視距20~80m
      2. 左右廣度-最少120度
      3. 後照鏡最小注意範圍(減少視線死角)
    3. 防衛性駕駛
      1. 動態預測
        1. 可視範圍(含透過其他車輛車窗觀看)
        2. 不可視的潛在範圍(路邊停放車輛、彎角、出彎處、車輛縫隙間)
          1. 內輪差
        3. 輔助工具及原則(車頭燈照射、貓眼石、凸面鏡、反光指示牌)
      2. 鑽車的基本原則
        1. 行駛間
          1. 先觀察
          2. 無阻擋物再移動
          3. 移動方式
            1. 保持安全煞停距離
            2. 依靠重心平行左右移動
            3. 忌過分扭動龍頭
            4. 忌前煞重煞
          4. 車陣將停駛時避免大開油門鑽車行為
        2. 車輛靜止間
          1. 少於(含)20秒停等時間不足不應鑽車
          2. 多視覺障礙物阻攔區先行停車觀察有無移動中物體
          3. 保持斜向移動方便探查
          4. 忌車身打橫卡在車陣中
      3. 煞車使用方式
        1. 有ABS vs 無ABS
        2. 煞車共通注意事項
          1. 車身保持直立
          2. 避免在深度不明的水窪中重煞車
          3. 無法判別水窪深度或路況不明不佳時,維持低速高扭行進
        3. 煞車的時機
        4. 煞車普遍迷思
          1. 重煞可以增加抓地力?靜摩擦>動摩擦會導致失去抓地力
          2. 前後煞是相同碟煞就能達到一樣的制動效果?前煞制動較佳
          3. 只有前煞會鎖死,後煞不會?沒有ABS都一樣會鎖死
      4. 動力(油門)使用方式
        1. 感受抓地力逐漸流失
      5. 重心使用方式
        1. 沉痛的前言 ❝再快快不過30秒,慢卻可能超過七天❞
        2. 金卡納
        3. 卡普
        4. 借於金卡那&卡普中間的重心轉移
    4. 摔車的防禦姿態
      1. 基本原則
        1. 第一時間與車往不同方向分離
        2. 保護頭、手、腳
        3. 身體蜷縮
        4. 盡可能保持清醒四處張望
      2. 進階
        1. 受身(緩衝動作)概念,調整落地或滑行姿勢
        2. 周圍具有足夠的空間及緩衝時
          1. 選擇摔車的方向&角度
  1. 超進階-另一半為何不愛騎車追風?
    1. 坐姿不舒適
    2. 後座座椅不舒適
    3. 後箱彈背
    4. 風吹日曬雨淋
      1. 為什麼下雨還能出門逛街壓馬路?
      2. 做日光浴就不覺得日曬?
      3. 後座不需要探頭用臉撞風
    5. 駕駛者不夠體貼
      1. 剎車補油或換檔令後座覺得疲勞
      2. 東西叫後座背又嫌裝箱子醜
      3. 自以為很帥在車上扭來扭去還說這叫變換重心
      4. 強制後座聽騎車經
      5. 不做行前教育遇到狀況才來念(罵)後座
    6. 長程攜帶伴侶須知事項
      1. 穿棉質不卡溝縫不要太緊的內褲
      2. 不要穿低腰又緊繃摩擦的牛仔褲
      3. 遇到親戚最好用棉條
      4. 安排行程盡量2小時就安排有廁所的休息點
      5. 備一瓶乾淨飲用水(不是飲料)
      6. 視能力購買防水透氣的外套褲子鞋子背包或鞍袋
      7. 安全裝備可採內穿式
      8. 若真的不喜歡護具至少戴短手套